11 Reasons Why Manuscripts are Rejected
San Francisco Edit
Manuscripts submitted for peer review publication may be rejected for a
number of different reasons, most of which are avoidable.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reasons for accepting manuscripts are not the
mirror image of the reasons for rejecting manuscripts. The main reasons for
accepting manuscripts are: their contribution and relevance to the field,
excellence of writing, and quality of the study design.
Many journals expect reviewers to assess the scientific merits and validity
of research in submitted manuscripts; however, reviewers can become critical
of manuscripts containing numerous language error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eliminate without careful editing. Scientific writing demands both good
science and well written manuscripts.
Following are the principal reasons why manuscripts are rejected. They are
all equally important because reviewers tend to focus on different issues
depending on their individual concerns and the journal's requirements.
1. Poor experimental design and/or inadequate investigation. An inadequate
sample size, a biased sample, a non-unique concept, and scientific flaws in
the study are common faults.
2. Failure to conform to the targeted journal. This is a common mistake.
The focus of the manuscript is not within the scope of the journal and/or
the guidelines of the targeted journal are not followed. This can easily be
avoided by reading the targeted journal and reviewing the author guidelines.
3. Poor English grammar, style, and syntax. Though poor writing may not
result in outright rejection of a manuscript, it may well influence the
reviewer's and editor's overall impression of the manuscript. It has been
shown that a well written manuscript has a better chance of being accepted.
4. Insufficient problem statement. It is important to clearly define and
appropriately frame the study's question.
5. Methods not described in detail. Details are insufficient to repeat the
results. The study design, apparatus used, and procedures followed must be
made clear. In some cases it might be better to put too much information
into the methods section rather than to put too little; information deemed
unnecessary can always be removed prior to publication.
6. Over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Some reviewers have indicated that a
clear and ''honest'' approach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is likely
to increase the chances of a manuscript being accepted. Identify possible
biases and confounding variables, both during the design phase of the study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sults. Describ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ncisely.
7. Inappropriate or incomplete statistics. Using inappropriate statistical
methods and overstat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is a common error.
Use an appropriate test and do not make the statistics too complicated.
Quantify and present findings with appropriate indicators of measurement
error or uncertainty (such as confidence intervals).
8. Unsatisfactory or confus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in tables or figures.
The tables or figures do not conform in style and quantity to the journal's
guidelines and are cluttered with numbers. Make tables and graphs easy to
read. Some editors may start by looking quickly at the tables, graphs, and
figures to determine if the manuscript is worth considering.
9. Conclusions not supported by data. Make sure your conclusions are not
overstated, are supported, and answer the study's questions. Be sure to
provide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and do not simply restate the results.
10. Incomplete, inaccurate, or outdate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Be sure
to conduct a complete literature search and only list references relevant to
the study. The reviewers of your manuscript will be experts in the field
and will be aware of all the pertinent research conducted.
11. Author unwilling to revise the manuscript to address reviewer's
suggestions. This can easily be resolved. Taking the reviewers'
suggestions into account when revising your manuscript will nearly always
result in a better manuscript. If the editor indicates willingness to
evaluate a revision, it means the manuscript may be publishable if the
reviewers' concerns could be addressed satisfactorily.
Everything, Nothing ...
Contributors
Wednesday, April 30, 2008
我们的学术论文引用率为什么低? 存在六大问题
我们的学术论文引用率为什么低? 存在六大问题
2008-03-06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者按: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我国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上升。但
是以引用率为指标衡量,我国学术论文总体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本版刊
登的两篇文章,就如何看待学术论文引用率低、怎样提高引用率等问题进行探讨。
学术论文引用率为什么低?
● 学术论文存在六个问题:引言笼统、不介绍同行工作、参考文献太少、缺乏研
究过程、缺乏原创、不介绍已有成果
● 学术论文引用率低的四大原因:浮躁风、传统文化的影响、科学历史、科学技
术上不成熟
● 提高学术论文质量,要从提高引用率开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科技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人
们长年累月关注的事情,就是每年向全世界发布的SCI(科学引文索引)统计结果当中
,我国的学术论文总数是多少,论文增长多少篇,被引用多少次。从整体上看,我国的
论文总数在增长,引用率也在提高。但人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会发现:国内的论文
引用率仍然不够,跟我们的大国身份很不相称,和科技投入不相称;投入的变化十分巨
大,引用的变化非常缓慢。
学术论文质量存在哪些问题?
我认为我们的学术论文存在六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引言过于笼统,起不到引言的作用。对研究背景、内容、工作的意义
,没有实质性描述。第二个问题是整个学术论文没有对同行工作的介绍,把我们的学术
论文一放到国际背景下,看起来有点像小学生的论文。第三个问题是作者手上没有有分
量的文献,参考文献量太少,有的只有两三篇,有的根本没有参考文献。第四个问题是
在写作方面缺乏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的完整信息,多数人不会结合讨论来解释他得到的
结果。科学技术、理工农医的论文的重要一环是解析实验结果,而我们的一些论文往往
以结论代替讨论,没有讨论,人们就不知道它有什么重要性和创新性。第五个问题是原
创性的论文没有第一手的研究结果,自己研究分析一通,得出的是别人的结果。第六个
问题是不介绍同类工作已有的结果,不提人家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只说自己是世界先进
水平,这是违背科学道德的。
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很多方面入手。我想,如果我们能从正面提倡引用别人的论文
,就能解决我们这六个问题中的好几个问题。如果他能够认真地引用论文,前三个问题
就解决了,第四个问题也可以部分的解决了,因为作者就会明白什么叫讨论,什么叫结
果,什么叫结论。作者手上没有好论文,就会形成低水平论文指导低水平论文的局面。
从有近代科技以来,以中国人命名的定律、方法、结果极少。比如,我们有爱因斯
坦方程,但很少听到张三方程,李四方程。我们感到很遗憾,我们自己也有责任,有主
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不管怎么说,我们已经做过的工作不引用,使得我们丧失
了很多话语权。
为什么中国人自己的论文引用率低?
我们的学术论文引用率低,就像粮食烂在仓库里,没有人发现。提高学术论文质量
,要从提高引用率开始。我们希望引用率能不断提高,不但要引用国外的论文,还要引
用中国的论文,不但要引用自己的论文,还要引用同行的论文,要引用有分量的论文,
要引用被公认的论文。
我认为,学术论文引用率低有四个原因:
第一就是浮躁风。有的人写论文的目的只是为了评职称,评教授、博导,是为了拿
毕业证,拿学位证书,只要有论文就行了,发表是目的,引用不引用无所谓,不管天下
还有谁跟他做一样的工作。还有人认为,引用了别人的观点,自己不就算不上创新了嘛
?为了戴上创新的帽子,宁愿掩耳盗铃。确有这样的事,我不引用,我不犯错误,但我
引用了我就评不上一等奖,为什么?不是原创性了!这是对原创性的片面认识。有了青
藏高原,才有喜马拉雅山,才有珠穆朗玛峰。没有这三个层次,就没有珠穆朗玛峰。可
是,我们许多论文给人的感觉就是,看不出他的基础工作,同行的工作,不知道他的“
青藏高原”在哪,“喜马拉雅山”在哪,但是你已经知道他是“珠穆朗玛峰”了,是世
界领先了,这就是浮躁风。
第二个原因就是传统文化的影响,自我谦虚,同时又文人相轻。谦虚使自己原来做
得很好的工作不引用。一个科学家从事工作十几年,他发表论文起码有二三十篇,他自
己写文章从来不引用自己以前的文章,他认为那是丢脸的,要被别人说是自引,不知从
什么时候起,人们认为自引不好。科学技术的连续性、发展性要求不管是谁的,是对的
就可以引用。文人相轻使得不屑于引用别人的论文。
第三个原因就是科学历史造成了我们引用少。什么叫科学历史?因为现代科技对中
国人来讲是个外来文化,都是舶来品,因此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可以引用的。没有引证
的需要,没有形成传统。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引用是一个传统,是科技界的道德,第一
道德就是要引用,公开说张三干的就是比我好,这就是西方传统。
第四个原因还要归因于我们在科学技术上不成熟。我们在科学技术上稳定的发展科
技才30年,这30年对我们来讲很宝贵。但是,我们要实事求是的说,人家已经发展了
200年、300年。科学技术上的不成熟导致了我们缺乏引用,但我们不能等到成熟了才行
,我们要跨越式的发展。
所以,我倡导提高学术论文引用率,一个是写论文的专家要多引用论文,包括别人
的论文和自己的论文;二是从事科技管理的专家要鼓励从各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引用率,
把这两件事做好,我相信中国学术论文的质量会逐渐提高。(作者为中国科协书记处书
记冯长根)
评价论文不以中西划线
引用中国人论文并不丢份
提高科技论文引用率,就要提倡中国的科研人员引用中国人自己发表的科技论文。
当然,无论是谁发表的(中国人的、外国人的),只要是好的,都要引用。但目前的现
状是,相当一批博士生导师对学生说,你们不要看中文的文献,你们就看外国的东西。
他的用意可能是好的,你不看外国文献怎么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另外有的学生懒
,外文不过关,博导就逼着他们读原文文献。这样下去,如果学生只看外文文献,不看
中国文献,怎么会引用?目前中国人的优秀论文不是很多,但也不是没有。因此,要提
倡引用中国人自己发表的科技论文,像提倡使用国货那样,是很有必要的。像钱学森这
样的科学大师,都很注重引用中国人的论文成果。
提高科技论文引用率,科技学术期刊应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果科技学术期刊要求
严格,凡来稿的参考文献不符合要求的就退回去,就会促进文献引用。现在很多期刊靠
版面费生存,不想让参考文献占太多版面,有些编辑部甚至限制参考文献的数量。前些
年有些更野蛮的做法,明明投稿人有参考文献,编辑部发稿时加一个括号,说“参考文
献略”。
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小和参考文献的平均篇数是直接相关的,而我们现在的整体情况
是,平均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比国际上低得多。在本来就少的参考文献中,引用中国人
优秀论文的就更少。
提高科技论文引用率,解决好“获取”(access)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
就是我们的论文容易不容易被检索到、被阅读到。读到了还不一定引用,读不到更谈不
上引用。有一个例子,中科院物理所有一个《中国物理快报》,前几年他们拿到中国科
协、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期刊补助是怎么用的呢?是用来印期刊抽印本,而有的杂志
拿到期刊补助就给编辑部人员发了奖金。国外大多数科学家并不是势利眼,看到你的文
章不错就会引用。由于《中国物理快报》将抽印引本直接寄到国外同行科学家手上,对
提高该刊引用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现在他们不一定继续这么做了,因为网络已经很发
达。
还有一个例子,20世纪90年代我在驻美使馆科技处工作期间,一个留美博士生给我
打电话,她说:“我的导师要编生命科学的百科全书,其中一个词条涉及牛胰岛素的合
成,我对导师说牛胰岛素是中国人最早合成的,导师说不知道。怎么办?”我和中科院
上海生物化学所联系,找到了当初发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果的杂志,把复印件传真过
去,那位导师就承认了,在词条中加了一句话:中国人首先合成牛胰岛素。如果access
的问题解决得好,人家自然会认账,就不需要留学生为中国争夺这个优先权而发生那么
多麻烦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武夷山)
2008-03-06 来源: 人民日报
编者按: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我国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上升。但
是以引用率为指标衡量,我国学术论文总体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差距。本版刊
登的两篇文章,就如何看待学术论文引用率低、怎样提高引用率等问题进行探讨。
学术论文引用率为什么低?
● 学术论文存在六个问题:引言笼统、不介绍同行工作、参考文献太少、缺乏研
究过程、缺乏原创、不介绍已有成果
● 学术论文引用率低的四大原因:浮躁风、传统文化的影响、科学历史、科学技
术上不成熟
● 提高学术论文质量,要从提高引用率开始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科技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人
们长年累月关注的事情,就是每年向全世界发布的SCI(科学引文索引)统计结果当中
,我国的学术论文总数是多少,论文增长多少篇,被引用多少次。从整体上看,我国的
论文总数在增长,引用率也在提高。但人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也会发现:国内的论文
引用率仍然不够,跟我们的大国身份很不相称,和科技投入不相称;投入的变化十分巨
大,引用的变化非常缓慢。
学术论文质量存在哪些问题?
我认为我们的学术论文存在六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引言过于笼统,起不到引言的作用。对研究背景、内容、工作的意义
,没有实质性描述。第二个问题是整个学术论文没有对同行工作的介绍,把我们的学术
论文一放到国际背景下,看起来有点像小学生的论文。第三个问题是作者手上没有有分
量的文献,参考文献量太少,有的只有两三篇,有的根本没有参考文献。第四个问题是
在写作方面缺乏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的完整信息,多数人不会结合讨论来解释他得到的
结果。科学技术、理工农医的论文的重要一环是解析实验结果,而我们的一些论文往往
以结论代替讨论,没有讨论,人们就不知道它有什么重要性和创新性。第五个问题是原
创性的论文没有第一手的研究结果,自己研究分析一通,得出的是别人的结果。第六个
问题是不介绍同类工作已有的结果,不提人家研究到什么程度了,只说自己是世界先进
水平,这是违背科学道德的。
解决这些问题,要从很多方面入手。我想,如果我们能从正面提倡引用别人的论文
,就能解决我们这六个问题中的好几个问题。如果他能够认真地引用论文,前三个问题
就解决了,第四个问题也可以部分的解决了,因为作者就会明白什么叫讨论,什么叫结
果,什么叫结论。作者手上没有好论文,就会形成低水平论文指导低水平论文的局面。
从有近代科技以来,以中国人命名的定律、方法、结果极少。比如,我们有爱因斯
坦方程,但很少听到张三方程,李四方程。我们感到很遗憾,我们自己也有责任,有主
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不管怎么说,我们已经做过的工作不引用,使得我们丧失
了很多话语权。
为什么中国人自己的论文引用率低?
我们的学术论文引用率低,就像粮食烂在仓库里,没有人发现。提高学术论文质量
,要从提高引用率开始。我们希望引用率能不断提高,不但要引用国外的论文,还要引
用中国的论文,不但要引用自己的论文,还要引用同行的论文,要引用有分量的论文,
要引用被公认的论文。
我认为,学术论文引用率低有四个原因:
第一就是浮躁风。有的人写论文的目的只是为了评职称,评教授、博导,是为了拿
毕业证,拿学位证书,只要有论文就行了,发表是目的,引用不引用无所谓,不管天下
还有谁跟他做一样的工作。还有人认为,引用了别人的观点,自己不就算不上创新了嘛
?为了戴上创新的帽子,宁愿掩耳盗铃。确有这样的事,我不引用,我不犯错误,但我
引用了我就评不上一等奖,为什么?不是原创性了!这是对原创性的片面认识。有了青
藏高原,才有喜马拉雅山,才有珠穆朗玛峰。没有这三个层次,就没有珠穆朗玛峰。可
是,我们许多论文给人的感觉就是,看不出他的基础工作,同行的工作,不知道他的“
青藏高原”在哪,“喜马拉雅山”在哪,但是你已经知道他是“珠穆朗玛峰”了,是世
界领先了,这就是浮躁风。
第二个原因就是传统文化的影响,自我谦虚,同时又文人相轻。谦虚使自己原来做
得很好的工作不引用。一个科学家从事工作十几年,他发表论文起码有二三十篇,他自
己写文章从来不引用自己以前的文章,他认为那是丢脸的,要被别人说是自引,不知从
什么时候起,人们认为自引不好。科学技术的连续性、发展性要求不管是谁的,是对的
就可以引用。文人相轻使得不屑于引用别人的论文。
第三个原因就是科学历史造成了我们引用少。什么叫科学历史?因为现代科技对中
国人来讲是个外来文化,都是舶来品,因此自己的东西没有什么可以引用的。没有引证
的需要,没有形成传统。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引用是一个传统,是科技界的道德,第一
道德就是要引用,公开说张三干的就是比我好,这就是西方传统。
第四个原因还要归因于我们在科学技术上不成熟。我们在科学技术上稳定的发展科
技才30年,这30年对我们来讲很宝贵。但是,我们要实事求是的说,人家已经发展了
200年、300年。科学技术上的不成熟导致了我们缺乏引用,但我们不能等到成熟了才行
,我们要跨越式的发展。
所以,我倡导提高学术论文引用率,一个是写论文的专家要多引用论文,包括别人
的论文和自己的论文;二是从事科技管理的专家要鼓励从各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引用率,
把这两件事做好,我相信中国学术论文的质量会逐渐提高。(作者为中国科协书记处书
记冯长根)
评价论文不以中西划线
引用中国人论文并不丢份
提高科技论文引用率,就要提倡中国的科研人员引用中国人自己发表的科技论文。
当然,无论是谁发表的(中国人的、外国人的),只要是好的,都要引用。但目前的现
状是,相当一批博士生导师对学生说,你们不要看中文的文献,你们就看外国的东西。
他的用意可能是好的,你不看外国文献怎么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另外有的学生懒
,外文不过关,博导就逼着他们读原文文献。这样下去,如果学生只看外文文献,不看
中国文献,怎么会引用?目前中国人的优秀论文不是很多,但也不是没有。因此,要提
倡引用中国人自己发表的科技论文,像提倡使用国货那样,是很有必要的。像钱学森这
样的科学大师,都很注重引用中国人的论文成果。
提高科技论文引用率,科技学术期刊应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如果科技学术期刊要求
严格,凡来稿的参考文献不符合要求的就退回去,就会促进文献引用。现在很多期刊靠
版面费生存,不想让参考文献占太多版面,有些编辑部甚至限制参考文献的数量。前些
年有些更野蛮的做法,明明投稿人有参考文献,编辑部发稿时加一个括号,说“参考文
献略”。
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小和参考文献的平均篇数是直接相关的,而我们现在的整体情况
是,平均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比国际上低得多。在本来就少的参考文献中,引用中国人
优秀论文的就更少。
提高科技论文引用率,解决好“获取”(access)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
就是我们的论文容易不容易被检索到、被阅读到。读到了还不一定引用,读不到更谈不
上引用。有一个例子,中科院物理所有一个《中国物理快报》,前几年他们拿到中国科
协、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期刊补助是怎么用的呢?是用来印期刊抽印本,而有的杂志
拿到期刊补助就给编辑部人员发了奖金。国外大多数科学家并不是势利眼,看到你的文
章不错就会引用。由于《中国物理快报》将抽印引本直接寄到国外同行科学家手上,对
提高该刊引用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现在他们不一定继续这么做了,因为网络已经很发
达。
还有一个例子,20世纪90年代我在驻美使馆科技处工作期间,一个留美博士生给我
打电话,她说:“我的导师要编生命科学的百科全书,其中一个词条涉及牛胰岛素的合
成,我对导师说牛胰岛素是中国人最早合成的,导师说不知道。怎么办?”我和中科院
上海生物化学所联系,找到了当初发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果的杂志,把复印件传真过
去,那位导师就承认了,在词条中加了一句话:中国人首先合成牛胰岛素。如果access
的问题解决得好,人家自然会认账,就不需要留学生为中国争夺这个优先权而发生那么
多麻烦了。(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研究员武夷山)
Labels:
Research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