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砍柴:我们比老鼠究竟强大多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08:32 南方新闻网
媒体思想 之十年砍柴专栏
前年是鸡年,禽类的本命年过得很不好,禽流感流行,到处半夜鸡叫,人们杀鸡宰鸭以绝后患;去年是狗年,狂犬病在好几个地方突发,惹得人民专政机关参加打狗;今年据说是金猪年,猪的蓝耳病虽然不是大范围流行,但猪肉价上涨,含金量增加。
明年是鼠年,检点这两年的巧合,我早早地祈求鼠瘟发作,让老鼠大批地死于非命,千万不要有鼠患。可是,看到最近关于湖南洞庭湖边的鼠患报道,我很是揪心,具有旺盛生命力的老鼠在核灾难后的切尔诺贝利都能活得很好,何况在我富庶太平的华夏?鼠瘟的可能性不大,鼠患可是看得见的忧患。
老鼠是和人类相处最久的非家畜动物。《诗经》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中国古代虽然常有蝗灾,但因鼠成灾的记录却不多。因为老鼠的背后,造物主早给安排天敌在伺候着,比如猫和蛇。猫对鼠患的作用其实远不如蛇,猫只能是人类家养,在住宅这类重点地区防范老鼠,而在广袤的荒野上,灭鼠的重任交给了蛇,蛇鼠同窝,蛇能深入敌阵取上将之首,这点猫永远比不上。
猫、蛇、鼠多年来基本上保持一种三角平衡,不需要人类操多少心。尽管三湘之地早有捕蛇之俗,如永州之地的百姓捕黑质而白章的异蛇,但那毕竟只是捕某一种蛇,用途仅仅是入药。不像现在“口水蛇”流行,只要是蛇,就能变成美味供食客大快朵颐。没有了天敌的老鼠自然鼠丁兴亡。
乍看起来,鼠患的来由是人们的好吃,说重了是贪婪也无不可。个人一般是随大流的,这种吃蛇风北伐,其实也能看出一些国人的超级自信:作为万物之主,哪能连小小的老鼠也对付不了?
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当然是无所畏惧的,人定胜天何况鼠类乎?四十多年前,新政权的领导人雄视万物,能够打败数百万反动武装夺取政权,小小的自然界之患何足道哉?于是有亿万国民一起投入灭“四害”的运动,老鼠属于“四害”之一。可是举国之力,依然不能灭掉老鼠,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老鼠们把“地道战”的秘籍学得很好,来年春风一吹,又欣欣向荣起来了。
“鼠类”是卑贱的、弱小的,自然没有雄狮的勇猛、大象的庞大、毒蛇的狠毒,但是这个弱势动物是最难消灭最难控制的,雄狮、大象、毒蛇都能被人类弄成珍稀动物,而鼠类永远不会。最卑微的,最不被人类瞧得起的生物可能是最能给人类麻烦的。
受董仲舒“天人合一”之说的古代皇帝,在面对自然界时是很卑微的,自然界的种种怪异现象,包括蝗灾、地震都让他理解为上天示警。他们没有那种凭人类的力量可以左右自然界的豪情壮志,所以不会也用不着动用政府的力量去对付卑贱的鼠类。因为有猫和蛇在那里替人类站岗放哨。
人类不依靠猫和蛇而能控制鼠类的自信也不是凭空产生的,科学发达了,我们有杀伤力大的毒药,我们甚至能修一条水泥大堤作为割断老鼠的“马其诺防线”。可这些面对无处不在的老鼠不可能起到根本的作用,大自然的平衡一旦打破,再好的技术也难修补,也难防范。
撇开自然界,单说人类社会何尝不是如此?社会有一种多少年形成的平衡,如果一个政府超级自信,觉得他有足够的力量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某种模式,控制诸多社会角色的规模和行为,而不惜打破某种平衡。那就会像洞庭湖边的居民面对鼠患那样,你再强大也很难让地下的老鼠按照人类的意愿繁衍和生存。
鼠患,从根本上说是人祸导致的。《诗经》里还有一首诗唱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说的是人如果没有端庄的仪容和好的品德,还不如老鼠,不如死掉算了。面对近三千年前祖先留下人鼠对比的诗歌,我们能否扪心自问:我们比老鼠究竟强大多少?我们是否该敬畏包括老鼠在内的大自然一切生命? (作者系法制日报记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Everything, Nothing ...
Contributors
Thursday, July 12, 2007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Blog Archive
-
▼
2007
(109)
-
▼
July
(19)
- 哪里去找想法
- 高校38个最难就业专业曝光
- 自组装纳米结构性能超越骨骼
- 理大胸圍革命新法計cup數
- 田紀雲:我在國務院大院的記憶
- 北大擬採漢式畢業袍
- 重慶3萬呎公廁申健力士
- 十年砍柴:我们比老鼠究竟强大多少
-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姜中宏院士及其弟子徐时清一稿六投
- 鸡头or凤尾——关于到高校工作的选择
- 中國絲綢品75.5%合格
- How to Open Password Protected PDF Documents
- Google Books 纯文本版本发布
- 院士
- 科学的囚徒——也谈科研潜规则
- Encyclopedia
- Chemical Search Engine
- 人体多余器官大曝光 90多种“零件”无足轻重?
- 如何阅读文献
-
▼
July
(19)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