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Nothing ...

Sunday, April 15, 2007

一个化学家的思维方式

老板,作为一个化学家,他的思维方式非常古怪。



比如说实验室有一台旧红外,老板需要一个博士后搭出一套装置,发现现成

有两块镜片焦距不是我们需要的。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是老板,我就会叫

博士后从网上买两块合适的镜片,大约要600-800美元。但是老板这个人就

是硬掐着博士后去"征服自然",叫他想法设法改变光路,以便"废物利用"

结果花了几个月才勉强"征服自然"。可是老板的数学算帐水平不够啊:买两

块镜片才600-800美元,可是博士后的工资一天就有100美元呢!



再比如,曾经他看了十多年前的催化文献,拍脑袋想出个实验让我做,来证明

那个人的理论是正确的。但是我并没有做。我逻辑是:
那个人的确提出了那个

理论,但那个理论早在十几年前就被无数催化大师推翻了,就算测了数据,也

是命中注定被退稿的。如果你最后发现那个人的理论是错的,那么还用你来证

明干什么?如果你最后发现那个人的理论是对的,就算你发表了文章,也把

催化大师给得罪了。



我和他思维方式不一样的地方是:
我希望把工作做细做全,在一个工作上花

半年以最后投稿发表。但是我体会到有的美国教授思想方法比较古怪:他们就

是喜欢东摸摸西摸摸,什么都做一点,留下无数悬念,然后把初步结果交给"

经费机构"捞钱去。在中国,能出文章的就是好学生,可是在美国,文章也重要

,但是"只要能使老板捞到钱的,老板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的就是好学生,

无论是否伪科学"



老板的"伪科学"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他说在仪器上花时间,虽然"浪费"

时间,但也使学生博士后老板学到实践经验了。我也体会到:虽然老板提出

"
证明别人学说"的初衷不对,但是也许也能在"证明"的实验过程中发现所有

人都没有发现的"副产品";最后,说到"初步结果",美国人就是靠"初步结果"

骗钱的,君不见现在"美国化学会志"大半文章都是两页吗?那些两页文章的

最后一句是:还有什么有趣问题悬而未决,有待进一步研究,言外之意是:"

经费机构,快给钱支持我这个课题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