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 Nothing ...

Sunday, June 01, 2008

定律、理论和信仰

(一) 定律和理论之别

前些时候,一些物理学家曾在"Physics Today"杂志上讨论“定律”(Law)和“理论”(Theory)这两个术语的区别。有人提到,牛顿曾经拒绝“万有引力理论”的提法,坚持“万有引力定律”的名称,理由是:“我没有能够发现产生万有引力现象的原因,也没有建立任何假设……万有引力确实存在,而且按照我们所描述的规则起作用,这就够了。”(Physics Today,July 2007, page 10)。

按照牛顿的观点,“定律”和“理论”的区别在于,“定律”是描述性的(descriptive),描述客观世界在某种条件下的运动规则,回答“如何”的问题,而且通常是可用数学模型定量表达的;“理论”是解释性的(explanatory),涉及运动机理和因果关系,回答“为何”的问题。“理论”可以包括尚待验证的假说。

(二) 小心假设,大胆证伪

“定律”和“理论”没有哪一个更真实,或更确定,或更可靠的问题。“定律”也好,“理论”也好,都必须是可以通过实验证伪或证实的,都可以在新的证据下被修正、被推翻、或者被取代。数学不属于自然科学,不在此例。

提到实验证伪或证实,让人想起胡适先生的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然而在自然科学领域,更严格的科学方法应该是:“小心假设,大胆证伪。”(别误读成“大胆伪证”)。后者可以较有效地避免科学工作者的主观因素(例如对成功的渴望)对实验客观性的影响。如果“小心求证”,科学工作者有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设计对证实假设有利的实验条件,欺人欺己而不自知;而“大胆证伪”则要求科学工作者设计尽可能苛刻的实验条件。经得起“大胆证伪”的假设才更可靠。

实验,有时是对定律和理论的直接检验,但在很多情况下,直接检验受到条件限制而不能实现,所以往往是对定律和理论的预言或推论进行检验,从而间接地证伪或证实定律和理论。这里,从定律和理论到预言或推论,这个环节要靠严密的数学和逻辑来保证其正确性,否则间接的证伪或证实就无效。

(三) 何谓“相信”

科学提倡怀疑精神,不等于说科学不需要信,只是科学领域里的“相信”二字和日常生活中或者宗教领域里的“相信”有不同的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的涵义不十分确定,他说:“我相信她能考好。”他可能有证据,也可能没证据,更可能隐含着对她考不好的担心。

科学论文里的“It is believed that …”则是基于现有证据的相信。物理学家Helen Quinn认为,这种表达意味着“Scientific evidence supports the conclusion that …”,即“科学证据支持下述结论……”。换句话说,当一位自然科学家在学术论文里写上“相信”二字时,他(或她)”的意思是说,除非出现相反的证据,我认为这是对的。

宗教的信通常叫做信仰,宗教信仰不需要实验证实,也不要求逻辑自恰,信仰本身可以容纳悖论,正如神学家德尔图良所说:“惟其不可能,我才相信。”常有不信者问道:“我看不见上帝,凭什么信?”信者答曰:“如果非得看见了才承认,还叫信吗?”

不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无论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他们都相信一件事: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不属于科学的结论,而更迹近于一种宗教情怀。如果没有这一信仰,科学家的工作就失去了驱动力和目标。

(四) 不同层次的需求

对一只烤鸭,厨师研究的是色香味,物理学家可以谈论烧烤过程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医生关心的是烤鸭和胆固醇以及人体心血管病的关系,但解答关于鸭子是否有生存权、众生是否平等的问题,则是人文领域和宗教的事了。

不同领域的共存,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本来是相辅相成的,但有时乱了层次,也会引起争端,关键不在于究竟上帝存不存在,而在于人自己没搞清楚到什么山应该唱什么歌。

回到定律和理论上来,我的看法是,从事自然科学定律和理论研究的朋友,不应该把神放进你的定律和理论,当然你自己不妨相信,神正站在定律和理论所描述的自然规律背后微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5654

No comments: